總網頁瀏覽量

2019年5月11日 星期六

李陞家族



日前徒步走過位於西營盤高街和薄扶林道交界處的李陞小學和凌月仙幼稚園,忽然對這兩間經常走過的建築物發生興趣,興趣並非來自小學/幼稚園本身,而是對命名者李陞和凌月仙.  我生性喜歡對舊人舊事尋根究柢,遂開展對李陞的追溯,發覺李陞的生平殊不簡單,他的經歷其實便是香港開埠以致定型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史。


香港開埠初期,一般的經濟命脈主要都是掌握在英商手中,其中怡和,太古, 鐵行等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  然而時移勢易,華商們以其熟悉風土人情的優勢,加上通曉做生意的竅門,亦逐漸隨着香港的發展而躋身巨富的行列。早期的華商大多數從事採礦,兌換,入口海味和大米等生意,部份尋且經營賣豬仔和鴉片等今天被視為非法,當年則是合法的活動,從而累積了大量的財富。他們有多富貴?坊間流傳這些有錢佬的富二代(當年叫做二世祖)為了博紅牌亞姑一笑和 "爭番啖氣",在塘西的妓寨以燒銀紙煲紅豆沙的傳聞該聽過了吧,也許事實沒有如此誇張,但亦可反映到富商們的窮奢極侈。



在香港早期的華人富商中,最為人熟悉的應該是李陞, 未聽過他的名字?那麼李陞小學,李陞街,高陞街,高陞戲院總知道吧.  這些學校,戲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也還罷了,但連街道也以他的名字命名?這在今天來說有點匪夷所思,原來當年地價相對甚為便宜,在非核心區域,地產商可以買起整個地段,隱隱然有幾分各踞一方的味道; 譬如怡和壟斷鰂魚涌,太古則霸佔今日北角至太古的一帶開設船廠,利希慎更買下銅鑼灣核心地段發展,故此區內幾條街道如白沙道,希慎道,蘭芳道都是按他意思改的,而本文的主角李陞則主力發展上環及西環,他的故事較前者們更為傳奇,有說李陞街和高陞街是他在一夜豪賭中贏回來的,信耶?



回頭說李陞,他吸引我之處除了是香港第一個有名有姓的華人首富外(和他同期當然還有其他華人富商,但他們的名字只能在研究書籍和史料中看到,而李陞這個名字你可在日常接觸到的事物中知道),他獨特之處還有他的家世,生平,以及其家族的事蹟,且讓我一一道來。



李陞(1830年前后-1900年),又名李璿,譜名象薰,號玉衡、諱璿,廣東新會人.  與他同期的富商不同, 李陞出身自世家望族, 其祖父李達聰曾以巨資效力於國及襄辦善舉,受朝廷表彰,光緒十二年三代一品封典,李陞也因此而受封二品頂戴花翎、候補守巡道、直隸州同知、通奉大夫等職銜(當然這些都只是虛銜, 並非實職).  1857 年,李陞為避太平軍之禍跟隨大哥(一說是堂兄)李良逃難來到香港,自此一直留港發展(如此說來李陞可算是香港第一代的走難移民,比戰後同樣為避難而移居香港的內地難民早了一百年)。  李陞來港後,與李良開設和興號金山莊 (  所謂金山莊, 即是為海外華僑代辦各項土產的「辦莊」,大部份以運往舊金山(即加州)為主,故稱 之為金山莊)。和興號初期主力從事船舶租賃生意,向怡和公司租用船隻,載客前 往加州和澳洲。及後,李陞和其弟李節 成立禮興號,負責處理加州業務,李氏家族遂雄踞香港與加州之間貿易, 其業務除涉及轉口貿 易外,同時亦兼營苦力貿易(說穿了即是賣豬仔)、鴉片買賣等今天是非法, 當時仍是合法的生意.  寫到這裏,不得不讚嘆李陞做生意的手法,除了長袖善舞之外,他著實深明兼收並蓄的道理.  和興金山莊是最早包船運載華工往加洲的華資莊號,惟他後來又在三藩市成立禮興隆、和興隆。李陞在香港和舊金山都設立公司,便是要建立一個聯網, 不要忘記,在眾多生意中,最賺錢的項目仍然是鴉片。那時候售賣鴉片是合法的,所以他將鴉片運往加洲, 售予華工, 賺取暴利。和興號其後陸續把客運服務擴展至南洋,從 事勞工招募和進出口貿易等業務。



貿易業務上了軌道之後,李陞便把注意力轉移到地產發展上面,當時的港督堅尼地有感於香港的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其中的一個原因是當時駐港英軍佔據甚多港島的核心地段,窒礙商業和民生發展,但當時駐港英軍不受港督節制,堅尼地多次與駐港英總司令以及英國殖民部交涉無效,無奈之下遂將眼光轉移到一些非核心的地區,並致力開拓更多的土地。他將眼光放遠到港島西, 認為該處有潛力可發展成為轉口貿易基地,故此與駐港英總司令商量發展部 份空置的海軍用地的可能性, 遭到拒絕後堅尼地將爭議提交殖民部仲裁,殖民部最後判港英政府勝訴,政府不單可重新規劃街道, 並得以在沿岸 拍賣土地,以製造更多土地配合市場的需求.   為了配合這個港島西發展計劃,堅尼地在西環末端大肆填海,是故此地段以他的名字命名為堅尼地城.  話說回頭,李陞看準這些新興填海地甚具發展潛力,於是大舉購買上環和西環的地皮,當時港島的主要商業和住宅區仍集中在中環皇后大道中東端以至水坑口一段,水坑口以西仍是個甚為荒蕪的地帶,故此李陞可以用很便宜的價錢買下大片土地,以供發展地產之用。1857年,他與李良投放大量資金,在港島西區大量買地,除了建碼頭、倉庫、開設銀號外, 還通過轉賣土地和房產賺取巨額利潤, 更重要的是他得到當時香港另外兩大富商保羅‧遮打 (Paul Catchrick Chater) 和梅爾‧沙宣 (Mayer Sassoon)的支持,投入大量的資金購入堅尼地城的土地.  (堅尼地城其中一條主要的街道吉席街( Catchrick Street)便是以遮打命名的,最初的名字其實是叫做遮打街,後來中環一條主要道路開通,需要以遮打的名字來命名,所以採用了遮打道這個名字,而堅尼地城的遮打街便改了用遮打的中間名字吉席( Catchrick) 作為命名,所以改名為吉席街)。



除了地產和貿易外,  李陞亦創辦了多項現代企業。1877年創辦安泰保險公司,承辦往來香港與外國的輪船保險;又於 1882年成立華合電報公司,鋪設廣州至香港的電纜。1883年,李陞投資10萬兩白銀,參與開 發廣東中山的大嶼山鉛礦和儋州銀礦,其後投資省港澳輪船公司,出任公司董事。1889年,遮打(Paul Chater) 和怡和大班凱瑟克(James Johnstone Keswick)創立置地公司(The Hong Kong Land lnvestment and Agency Company Limited), 為減緩與華商的衝突和敵意,特別吸納了李陞加入公司股東兼董事, 藉此疏通與華商的關係。此外,李陞和唐廷樞等合資開設廣 州城南地基公司,購買土地以作建築碼頭、堆棧之用。 李陞堪稱是十九世紀末的香港首富,業務遍及香港, 內地以及全世界.



李陞能在商場如此呼風喚雨, 與港英政府關係良好是致勝的關鍵。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李陞向英軍資助10萬元軍費。此舉今天看來,當然非常政治不正確,捐獻金錢資助外國軍隊侵略中國今天可被視為賣國,但當時李陞身在香港,受英國管轄,他作為香港首富,捐獻金錢資助所在地國家,以增加他在香港的影響力自有其切身利益的考量 .  所以歷史之為物,是要因事制宜,看你是處於何時何地,方能作出客觀公平的評論.  李陞如此長袖善舞, 難怪加州商人麥科德雷(Frederick Macondray Jr.)寫給員工信中道:"和興(即李陞)在中國人之中,江湖地位很高,影響力極大".



商業活動以外, 李陞協助創辦東華醫院及育才書社, 他尋且是東華醫院的第一屆總理.  香港有兩條街道以他命名, 李陞街和高陞街.  在1894年的街道名冊上,可見街道原被譯作原名「利星街」, 相信是翻譯師爺以為Li Sing是發展商為了方便出售樓宇而改的好意頭名字, 後來因李氏家族抗議,才正名為李陞街。高陞街則位於香港上環和西營盤,是弧形街道,東連皇后街,西接德輔道西, 此街以售賣中藥材聞名,故又稱「藥材街」,,李陞約在1890年在上環皇后大道西投資建屋時開闢此地段而成街;由於這條街位於李陞自己所建的高陞戲院 (皇后大道西 117 號,1973 年拆卸)後面,所以定名為高陞街。以李陞命名的學校, 除李陞小學外, 還有李陞格致學堂和李陞大坑學校.  至於和李陞有關的建築物, 現存的有凌月仙幼稚園和景賢里, 兩者都與其第八子李寶椿有關, 詳情容後補述. 




直至 1881 年為止,李陞的納稅總額遠超所有洋商,是全港之冠。他逝世時,港府向其後人徵收接近 600 萬元遺產稅,相當於 1895 年財政盈餘 (189 萬元) 的三倍有多, 不可謂不驚人. 



細看李陞的投資範疇的深度和廣度,你不得不讚嘆他做生意的眼光確實十分獨到,也很遠大.  他的生意版圖除了香港本土外,還遍及廣東省各地,澳洲,東南亞,以及美國,至於投資的項目更不得了,裏面有除了他的主業貿易和地產外,還渉及金融,保險,貨倉,轉口貿易,甚至當時算是科技投資的電纜鋪設等。誠然今天很多大孖沙如李嘉誠和李兆基等,除了其本業地產發展外,還涉及很多其他業務,但不要忘記,李陞活躍的年代是150年前,那時候的資訊,交通,網絡等仍處於十分原始的狀態,他所投資的項目有你想得到的,也有你想不到的,但大部份都十分賺錢,為他帶來可觀的利潤,這便不簡單了。不要以為當年民風純樸,環境簡單,商家們賺錢便很容易; 有位和李陞同期,差不多同級的華商郭松(1841年已居港,根據記錄,他在1876年是本港交差餉金額第三高的人,僅次於渣甸和那柏(Douglas Lapraik), 因為投資過度, 資金周轉不靈而憂心忡忡, 1880年即因中風, 六十多歲便離世, 兩年後(即1882年)香港爆發嚴重樓災,好多富商都捱不過去,郭松兩個兒子將物業過度按揭,把他全副身家都敗光.  此役對李陞絲毫無損, 由此可見其過人之處。



李陞讓人感興趣之處,除了他個人的經歷之外,其家族也出了幾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讓李陞家族在香港歷史上留下頗為重要的一頁。先說他的胞弟李節,史料對他的記載不多,只知道他跟從李陞來香港,初期協助乃兄經營金山莊, 其後主力發展地產,並致力發展灣仔近大佛口附近一帶的物業,此所以灣仔有一條以他命名的街道 - 李節街 (李節街一端連接皇后大道東,另一端則連接莊士敦道, 1994年政府因為李節街的舊樓過於殘破,將該段拆卸重建成李節花園,而舊樓則改建成為小公園,其最大特色是竪立了一座類似澳門大三巴牌坊般,只剩下前壁的唐樓模型)。



李陞共育有九子八女。其後人當中最為港人熟悉的應該是李寶椿,認識他主要是因為中環有座李寶椿大廈,我記得未重建之前,李寶椿大廈頂樓有一間名為月宮的酒樓,當年算是較為高尚和貴價的酒樓,我們舉家每年都會在暑假時去一次澳門探親,回程的時候因為落船時間太早,所以都會先上位於港澳碼頭附近的月宮酒樓喝茶,填飽肚才回家,由此之故對這間酒樓有頗為深刻的印象和回憶.  回頭說李寶椿(1886年-1963年), 又名李孟棠, 是李陞的第八子.  李寶椿主要經營紡織業及投資地產.  為什麼李寶椿會從事紡織業,不承繼父業經營金山莊?我想這是因為當時香港經濟環境有很大的改變,鴉片和賣豬仔的業務已成非法,當然不可以再沾手,另外各區發展也逐漸上軌道,不像他父親在世時可以用非常低廉的價錢買入大批地皮發展,而香港在四,五十年代已逐漸發展成為工業和轉口港,因此李寶椿亦順應潮流主力經營紡織業務,這也是香港經濟發展的縮影.  李寶椿擁有的物業遍布港九, 惟家族規定所有物業只租不售, 以租金收益供養家族 (也許這是老式豪門大族維繫凝聚力的傳統,但剛巧碰上香港物業和地產市場的瘋狂升浪,如此保守的做法便保障了後代衣食無憂, 有時候最保守的做法往往是最安全的財產傳承方式). 李氏家族最為人熟知的物業是景賢里, 景賢里位於港島東半山司徒拔道45號,糅合中西方建築特色, 是華南地區保存最好的嶺南大宅。景賢里由李寶椿在戰前出資興建,建成後贈予妹妹李寶麟及其丈夫岑日初. 景賢里已被列為法定古蹟. 可供人有限度參觀.


以李寶椿命名的建築物有位於烏溪沙的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位於旺角鴉蘭街22號的李寶椿母嬰健康院, 位於上環的李寶椿大廈, 以及澳門的李寶椿街等. 



此外在西營盤高街和薄扶林道交界有兩幢與李寶椿有關的建築物; 李陞小學和凌月仙幼稚園, 也值得一提。  先說凌月仙幼稚園, 其所在地曾是天主教聖心小堂,當聖安多尼堂在區內建成後,聖心小堂便關閉。天主教教區其後將業權轉給嘉諾撒仁愛女修會,籌建可供孩童寄宿的聖心學校,修會.   1907年西營盤一帶爆發傳染病,聖心學校停辦,改為託兒所及孤兒院。戰後李寶椿捐款重建該院,1949年竣工,樓高四層,添置醫療設施,李寶椿為紀念母親凌月仙(這個名字真的很惹人暇思, 月中之仙, 何等幽美秀麗)而命名為「凌月仙小嬰調養院」。八十年代改為凌月仙嘉諾撒幼稚園.  我對凌月仙托兒所年代頗有印象,當年乘在附近的中學讀書,午飯時偶然會買個飯盒,走上托兒所外面的小花園,一邊吃一邊享受難得的休閒和恬靜的環境,那時候凌月仙托兒所中門大開,任人往來。現在改建成為幼稚園,門禁便森嚴得多了.  另外李寶椿於1954年在調養院對面,即西營盤學校舊址創立李陞小學,尊父親為校祖。校內豎立李陞銅像,壁報板有介紹李陞的生平。李陞小學人才輩出, 知名校友有前香港警務處處長許淇安和前經濟及運輸司蕭炯柱等.  



寫到這裏, 我忽然記起一個在我父輩間流傳的傳聞。據說某個有錢佬的幾個兒子都是典型的二世祖,在父親生前借下了大筆太子賬,所謂太子賬是一個古舊的名詞,意思是指一般富二代都是失匙夾萬,雖然表面風光,但手頭上卻沒有什麼錢,但因為他們都是有錢佬的兒子,所以在社交場合甚為吃得開,有很多人願意先借錢給他們,待其富有的父親逝世,他們分得遺產後,便可以連本帶利的歸還貸款)。 然而該有錢佬縱橫商場幾十年,這些伎倆當然逃不過他的法眼,據說他的遺囑規定,他的兒輩除了每個月的生活費外,不可分得遺產裏面任何分毫;要等他的孫輩年滿21歲後才可逐漸承繼他的遺產,他的意思是明知兒子們不是守成的之材,所以寧可將遺產分給孫兒,希望他們能奮發保持家業,果真薑是越老越辣。再重申一次,以上故事僅屬城市傳聞,只可作茶餘飯後的笑談,不可當真. 



李陞子嗣中, 下場最黯淡的要算是是李寶龍.  李寶龍幼年飽讀詩書,尤愛唐代李白的詩詞。從商後先與娛樂業人士合作,在堅尼地城創辦一個中西合璧的遊樂場, 裏面既有新式的旋轉木馬、摩天輪等機動遊戲,也有中國傳統的詩壇、燈謎等節目,當然少不了飲酒食飯的場所。由於他酷愛李白的詩詞, 故此以其別字太白作為名遊樂場的名字- 太白樓。 1911年辛亥革命,滿清皇朝被推翻,但國內軍閥割據,社會不穩定,廣東省及沿海省份人民紛紛移居香港,李寶龍看準時機,遂將遊樂場結束,並投得鄰近山波,一併興建住宅樓宇。當時港府為鼓勵投資地產,規定業主有權命名其屬下街道,於是李寶龍將該區主道以自己名字稱為李寶龍路, 而沿山坡則開闢築建樓群,由低至高,分別名為太白台、青蓮台與桃李台。太白和是李白的別字,青蓮居士則是他的別號,桃李台則取自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 而在桃李台背後,更高一層的小街,亦因鄰近香港大學而名為學士台。 李寶龍經營地產之餘亦熱心公益,先後出任東華三院和保良局總理。可惜在1920年代因海員及省港兩次大罷工,香港經濟衰退,他生意失敗, 無奈宣佈破產, 不得不將西環七臺的物業悉數授予債主,惟他力爭位於青蓮台的魯班廟必須不能拆卸,亦因為他的堅持,此間甚有特色的廟宇才得以保存下來。現今走上七台,除學士台已改建為三座高層物業外,其餘各台因為交通不便的關係,仍能保留小街窄巷,低層洋房的建築風格,站在斯處,遙想當年太白遊樂場曲徑流觴的盛況,不禁心往神馳.




說到英雄人物, 不得不提李陞的第三子李紀堂(他也是電影十月圍城裏面李玉堂的原型).  李紀堂(1873年-1943年),名柏,號紀堂,廣東新會人,早年與陳少白、程子儀等人成立的采南歌戲班。1895年,興中會在廣州起義失敗後, 李紀堂得到謝纘泰介紹加入興中會(  另一說是1895 年乙未行動失 敗後,孫中山到日本避難,李紀堂在孫中山要把船票升級的過程中認識了他,並於1896 年透過楊衢雲加入興中 會)。1902年,李紀堂與洪全福等人密謀拉攏天地會成員加入在廣州起義。是次起義,李紀堂自願捐軍餉五十萬元。李紀堂是為辛亥革命出資最多的香港三李之一, 所謂“香港三李”,分別為李紀堂、香港銀行業和保險業富商李煜堂和他的兒子李自重。辛亥革命成功後, 李紀堂 曾在廣東省財政部擔任要職,惟僅6個月後便辭職, 此後即專心於開發實業,除經營保險公司外,還有任職於香港廣東銀行,上海新新百貨公司,漢口穗豐紡織公司,哈爾濱置業公司等機構。李紀堂古道熱腸, 曾多次捐助廣東教育交通慈善事業,並創辦嶺南大學及肇醫院, 另外辛亥革命雖然成功, 但國事仍甚為糜爛, 李紀堂仍心繫國事,多次聯絡港商,籌措餉糧,支持討袁運動,護法運動及北伐運動。1931年年被選為國難會議議員。1932年發生“12.8”事變,李紀堂籌款支援抗日義軍, 並出任大元帥府參議,總統府參議,中央財政委員會委員,廣東實業集團董事等公職. 



縱觀李紀堂的生平,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真正愛國商人的情操和行誼,和乃父的作風截然不同.  李陞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商人,行事以利益為先,故所以他在英國和清廷開戰的過程中,捐獻資金資助英國軍隊,從而取得港英政府的嘉許和信任,同樣是捐獻金錢與滿清政府作對,李紀堂資助的是革命分子,協助推翻滿清政府,雖然兩父子所捐獻的資金的對象都是和清廷作戰,但目的卻南轅北轍,由此可見到兩代人的原則和心態。



備注,上述資料部份內容來自維基百科等網上資料庫
























李陞




位於西營盤高街和薄扶林道交界處的李陞小學




李陞大坑學校






















八十年代的李陞街





位於西營盤高街和薄扶林道交界處 明愛凌月仙幼稚園





高陞戲院






















李寶椿




舊上環海事處,位於干諾道中與林士街交界處,海事處左邊即為舊李寶椿大厦,現在全部,海事處已重建為無限極廣場(前稱維德廣場), 而李寶椿大厦亦已拆卸重建




重建後的新李寶椿大厦, 地鋪是先施公司





景賢里




太白樓1915年開張廣告




太白樓1918年廣告, 以"孫悟空大鬧水晶宮"大戲吸引遊客




李寶龍路





高陞街




八十年代皇后大道東和李節街交界處






















六十年李節街


11 則留言:

  1. 五六十年代,李陞小學有政府的牙科診所,那時候學生有牙齒保健,適逢換牙年齡,所以"幫趁"不少次,又是那個時代, 食雪糕是奢想品, 唯有脫牙,才有機會老媽子買"蓮花杯", 止血用也!

    回覆刪除
  2. 我都依稀記得我唸中學的時候李陞小學裏面有間牙科診所,那時候每次經過都有些疑惑,為什麼牙科診所會開在小學裏面?不過我從來都沒有幫襯過~~

    回覆刪除
  3. 寫得十分精彩,看得我津津有味,對了解香港掌故,獲益良多。

    回覆刪除
  4. 客氣, 客氣, 有時間多啲嚟坐~~

    回覆刪除
  5. 資料詳盡, 引人入勝

    回覆刪除
  6. 多謝誇獎,有空請多賜教~~

    回覆刪除
  7. 小弟在搜尋李節街之由來,正奇怪其名聲不及其兄,何已會有該街之命名呢
    作者之文恰恰解開小弟之疑,且驚見此文旁徽博引,加上作者幼年歷歷在目之經歷,文筆甚有昔年報章專欄之風,令文章既具嚴謹之餘,亦帶有生動有趣之感
    感謝你!

    回覆刪除

  8. 小弟對非主流歷史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喜歡收集有關人物嘅生平同埋經歷,不憚文筆粗劣,有空即寫成個別人物嘅短篇傳記,難得老兄有興趣,多謝謬奬,有機會請多來坐生賜教~~

    回覆刪除
  9. 好高興看到兩張李節街的照片,那張80年代皇后大道東和李節街交界處的照片, 右手邊突出來的第一個最高騎樓,就是小弟一出世在哪裏住到1967年才搬出!
    到第二張相,著粉紅色衫的小女孩,好大可能是我的細妹啊!
    請問兄台是在哪裏找到這兩張相呢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