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9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談幾個恐龍世紀的俚語



前幾天坐巴士,不經意聽到後面一位婆婆講電話,可能是對方邀請婆婆兩公婆晚飯,婆婆答道:"嗰伯爺公唔舒服,今晚唔嚟啦 "。伯爺公?我很久沒有聽過這個稱呼了,心中頓覺一股莫名的熟悉感。我記得很多年前母親憶述祖母通常以老蚊公來稱呼祖父,不知道老蚊公是否中山鄉下話?現在連伯爺公也很少聽見了,更遑論老蚊公。時代巨輪不住往前滾動,這些幾十年前的用語,稱呼逐漸成為絕響.  新一輩固然不懂,不會用,即使我們這一輩,亦因為上一代的凋零而慢慢捨棄這些稱謂,俚語。其實那年代有很多很盞鬼的用語(今天的說法是潮語),這些潮語其實與當時社會風氣和環境息息相關,究其出處,簡直活脫脫是香港的本土風物誌。且容我在這裏舉幾個比較熟悉和有印象的俚/俗語,和各位分享。


(1) 紮炮,紥炮是個很形象化的俚俗語, 其意思是捱肚餓, 捱窮.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很多香港人穿唐裝,唐裝褲沒有皮帶,只是用一條褲頭帶绑實褲頭。當年經濟環境不好,很多人有一餐無一餐的,經常要捱餓,肚餓的時候只好把褲頭帶綁緊一點,壓緊腸胃,以減輕肚餓的感覺,這個情況便好像炮仗廠把一堆炮仗團團紮在一起的情況,所以時人用紥炮來形容頂硬上,捱肚餓。




(2) 候數/後數,候數的意思是兩人/一班人共同享用服務(多數是用餐),先離開的人不需找數,他/他們的消費由後離去者負責, 這種情況多數在飲茶的時候出現。另外七八十年代香港仍未有八達通,當年坐小巴仍需以現金付車資,我便經常看到兩個朋友剛巧在小巴踫上,其中一個先下車,後下車的朋友都會向小巴司機大喊候數,意思是先下車的乘客的車資由他支付,後來因為這個情況經常引起麻煩和誤會,小巴司機也不想經常掂記着那位乘客仍未找數,所以張貼告示,聲明不接受候數。說起候數,我記得新馬仔有套電影當中便有這樣一個情節;新馬仔遇到老千,兩人在餐廳大吃大喝後,老千告訴新馬仔說: "我的名字叫候數,現在我有事先走,但會先埋單,待會你見到我和夥計打招呼時大叫我的名字,表示你認識我便可以了"。説畢老千起身離開,新馬仔依言在座位裏大叫候數,那老千便對夥計說:"你都聽到我的朋友叫候數,待會他找數便可以了"。結果當然是新馬仔起身離開的時候被夥計要求埋單,最後要找朋友來幫他付帳。不知怎地我對這段情節有很深的印象,第一次看的時候樂得和呵呵大笑。


又及:講起候數,我又想起另一個城市笑話; 話說七,八十年代,香港中華巴士公司為員工家屬提供優惠(其實不知道是否只是員工之間的默契,並得到巴士公司的默許),上車只要講聲家屬,便可以不用付車資,免費搭車。後來知道這個規矩的人越來越多,導致很多非家屬的乘客濫用這個優惠,巴士公司遂於八十年代尾取消這個優惠。我便記得有一次我在巴士上,看到有人上車說聲家屬,企圖不付車資,那巴士司機反問說,家屬?什麼家屬,北角大酒店家屬啊?弄得那個乘客灰頭灰面,只得急忙掏錢付車資。



(3) 坐花廳,坐花廳的意思其實邊是坐監,古時衙門的大堂便叫做花廳,那時候的人有 "生不入官門,死不落地獄" 的說法,要去衙門的花廳,十之八九便要坐牢,所以坐花廳便是坐監的意思。



(4) 剃眼眉,剃眼眉的意思是當眾出醜,被人當眾羞辱。為什麼剃眼眉等於被人羞辱的出處已不可考,我想眼眉是臉上面一個很重要的部份,眉清目秀讓臉部的輪廓特別分明,沒有了眼眉使整個面龎顯得突兀難看,沒有人無端端會剃自己的眼眉,所以剃别人的眼眉,是讓人難看,從而出醜的意思. 




(5) 呢鑊杰,呢鑊杰這個詞彙其實與製毒有關,原來烹煮鴉片需要很高的功夫,火候不能太弱,也不能太猛,搞鍋的手勢要均勻,煮鴉片師傅若失手,把鴉片煮得太稠,便會煮壞了整鍋鴉片煙膏,他便會嘆句"呢鑊杰",意思是說這鍋鴉片煮壞了,不能用,於是呢鑊杰便被引伸成為把事情搞砸了的意思。




(6) 賭白頭片, 賭白頭片指那些無錢在袋, 卻又參加賭局的賭徒, 賭輸後無錢俾的意思.  要解構這個俚語的來源, 首先要知道白頭片是甚麼東西, 白頭片其實是菲林卷裏面最前頭那一段不能用的膠卷, 這段膠卷要等晒相後才知道是空白廢片,所以白頭片這個俚語用來形容話那些沒有足夠本錢又要去賭錢,賭輸後沒有錢賠給對方的賭徒/行為。



(7) 吊靴鬼.  吊靴鬼即是跟屁蟲, 鍥而不捨的跟在別人後面的人的意思.  吊靴鬼是甚麼東西? 根據傳說, 吊靴鬼是一種喜歡在夜間跟在人類的後面的鬼怪,當人類覺得情況有異回頭探究的時候,吊靴鬼即會使用詭術隱形,躲開人的視線,所以人是很難發現從而擺脫吊靴鬼。因此吊靴鬼這個稱謂是用來形容那些陰魂不散, 卻又揮之不去的人.



(8)  打脚骨. 打脚骨即攔途截劫,亦有“敲竹杠” 的意思。此外打脚骨亦可引申為利用他人的弱點, 或找藉口來欺詐對方的行為。


(9)撈鬆.  撈鬆是香港人對外省人的戲稱.   四, 五十年代大量外省人來港, 他們初來埗到, 喜歡以國語“老兄” 來和當地人打招呼, 聽不懂國語的港人將國語發音的"老兄"聽成為“撈鬆”, 明白箇中意思後覺得很過癮, 索興把外省人都統稱為撈鬆, 或者撈鬆佬, 不過 “撈鬆”這稱呼或多或少都帶有歧視的色彩。




16 則留言:

  1. 依家坐小巴(紅van)多時都係要上車立即比錢, 候數真係唔會再發生.

    回覆刪除

  2. 對啊,除了時代和科技進步外,社會風氣的轉變,也使候數這種帶有傳統人情味的做法漸成絕響~~

    回覆刪除
  3. 我也記得那套粵語片,但好像是叫後叔,博收銀以為叫後数:)

    回覆刪除
  4. 此齣電影的戲名已不可考,但我記得飾演老千的是老牌性格演員林魯岳,我個人的記憶是他告訴新馬仔自己的名字是候數,但你若肯定記得是候叔,那我不敢和你去比拼記憶力~~

    回覆刪除
  5. 各位師兄 年代久遠 記錯亦唔出奇 大家緬懷下 開心下就好 唔好太介懷

    回覆刪除
  6. 哈哈,當然唔會,大家研究下而已~~

    回覆刪除
  7. 廣東話好多俚語都同賭有關:七個一篦,收篦,一戙都冇,過咗一戙,食夾棍,揸流攤,磨爛蓆⋯⋯⋯

    回覆刪除
  8. 廣東話其實好博大精深, 又源遠流長~~

    回覆刪除
  9. 網友提到「收篦」,請容我表示一下看法,我當年理解是「收皮」,即係叫男方「收起塊包皮,縮返個龜頭入去」,係潑婦鬧男人唔好喺度on99、柒柒貢,叫對方別耍賴或別想博懵佔女人便宜,簡言之,係極粗鄙地打發對方走;而較雅的用語是叫對方所謂「收檔」。

    唔知點解,後來的專家追尋語源,竟然推想到番攤賭博術語的「四個一組」為「皮」之「收皮」、「收蓆」、「收貔」、「收篦」之類出得廳堂的文雅解釋。(哈)

    回覆刪除
    回覆
    1. 番攤用來撥子嗰支東西叫「篦」,正路四粒一次,如果撥七粒就係亂晒籠,不如收檔,即係收篦。

      刪除
    2. 謝謝回應。「收皮」的語源解釋,可參考香港網絡大典【收皮】(嘗試列出源頭、寫法,有幾個),我猜它是根據吳昊的說法來整理的:
      https://bit.ly/3a7XHF1

      最早將「收皮」語源與番攤活動聯繫起來,極可能係已故學者吳昊,當年他在電視節目談論香港俗語、俚語,之後很多人都沿用了他的解釋,從此「收皮」便不屬粗言穢語了(笑)。我對他的「文雅」解釋極之懷疑,大家可問上一輩,他們未必識解,但從當年用法都會認為此詞相當侮辱、低貶,屬粗言穢語。後經吳昊一解,此詞現在變成普通俗語了。

      刪除
    3.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4. 補多句,留意香港網絡大典【收皮】文章右側的圖示內容,有隻馬騮拿著一條蕉,然後說「為保持森林衛生,食完蕉記住收皮!」,這近乎眾所周知,蕉常借喻男性性器官,「蕉」,「收皮」,正寓我前帖解「收起塊包皮,縮返個龜頭入去」之意,可見設計這張圖的作者實暗示了文章所記之源說以外另一更切題的源釋。「收皮」給吳昊雅化,多數人照跟算了。

      刪除
    5. 依家啲文章將入籍寫成入藉,遙控寫成搖控,姓蕭的變成姓肖,皇后變成皇後,乾幹干不分,文字語言是活生生,一路向前發展的,太認真真係人都癲。

      刪除
    6. 寫錯字誰都難免,社交網絡上無所謂,公文就要謹慎點。
      簡化字,頻繁一字多義,后後不分,乾幹干不分,又大陸亂用「性」字(「一次性用途」(單次用途)、「集體性交流」(集體交流)),我地讀著都會嘰嘰笑;用娛樂心態睇修辭,人就不至癲,日子易過啲。嘻。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