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謹此先向各位拜個年,祝網友諸君們諸事遂順,身心康泰。
我在此欄曾經寫過不少關於童年時過年的趣事和習俗,亦談過很多五,六十年代粵語片的人物和歷史,兩者均是我童年時代的歡樂回憶和泉源,趁此新春檔期,索興將兩件樂事併在一起,來個賀歲片的回顧。
我童年時代很少看賀歲片,六七十年代該沒有所謂賀歲片的概念,惟當年香港年產百多兩百套電影,最少有十分之一在新春期間上映,故所以雖無賀歲片之名,卻有賀歲片之實. 我童年時代看賀歲片的最深印象是某年不知為何,老爸趁難得新春放假有空,帶領全家一日趕兩場電影,其一是 "鐵金剛勇破火箭嶺",其二是邵氏的 "邊城三俠",這也可以側面印證當時片商排新春電影檔期的時候沒有什麼賀歲片的想法,否則怎會在年初一流流安排上映血腥大導張徹豬血四濺的武俠片?
大約從八十年代開始,香港經濟蓬勃,港人收入比較豐厚,香港電影業亦隨之而進入黃金時代. 片商為了搶奪票房,於是盡量投港人所好,新春檔期戲院大都只是上映喜氣洋洋,熱熱鬧鬧的賀歲片。八,九十後的 "小朋友們" 賀歲片的記憶應該是 "最佳拍檔","家有喜事" 和 "富貴逼人" 等系列,較另類一點的有周星馳的 "西遊記月光寶盒" 和 "仙履奇緣"。那時候看電影是是港人農曆新年的的主要娛樂,拜完年順道看場電影似乎是樁理所當然的事. 八十年代還沒有網上串流讓人在手機或電腦上看電影,要睇戲就必須入戲院, 新春檔期可謂一票難求. 我便試過有兩次逛完花市之後往戲院看子夜場,(子夜場場次比午夜場還要晚,一般是凌晨一點半才開場),但即使是子夜場,我也只能買到最前第一行的戲票,當年賀歲片的盛況可見一斑. 上述這些電影除了好看好笑外,亦已成為港產片的經典。
話題扯得太遠了,還是回到本博文的主題 - 五,六年代的賀歲片罷。 上文說過,當年還沒有新春賀歲片的概念,但五,六十代的港人沒有什麼娛樂,過年 "睇番場戲" 差不多成為指定動作, 新年講意頭,加上當年傳統氣氛濃厚, 故此農曆新年檔期的電影一般都以是喜劇,甚至鬧劇為主。以下幾套是我心水的陳年賀歲片,各位若未看過可以試試找來一看。
(1) 一帆風順
"一帆風順" 於1965年上映, 由大興行影業公司出品, 龍圖執導,賀蘭,胡楓,譚蘭卿,鄧寄塵,李香琴,鄭君綿, 余明等領銜主演。故事大概說鄧寄塵飾演的老爺是個珠寶大亨,家財萬貫卻是個典型的守財奴;長子及二子 (分別由鄭君綿和俞明飾演) 烏龍失魂, 經常買入膺品,遭父親扣糧. 三子胡楓則精明能幹,更喜迎娶到溫婉賢淑的賀蘭. 譚蘭卿和李香琴飾演的大嫂和二嫂眼見房錢被扣殆盡,與丈夫們計劃偷換胡楓的真貨,更扮鬼扮馬的設計欲分家產;結局當然是胡楓和賀蘭善有善報,而胡楓雖然承繼了家產, 但為了平息紛爭,平分家產給兩位兄長, 闔家歡樂和氣一團。
本片的最大亮不在於主角胡楓和賀蘭,而是幾個配角。鄧寄塵固然把孤寒財主的形象演得入木三分,但最搶鏡的要算是譚蘭卿和李香琴這一對活寶貝。導演為她們創造了獨門暗器(笑彈); 李香琴每次開口說話都先大叫一聲嗱,把人"嚇到心都離一離",而譚蘭卿則句句都加個鬼字, 真係好鬼死盞鬼。另外細味劇情,發覺裏面頗有 "家有喜事" 的影子,又或者掉過頭來說,"家有喜事"以騎呢家庭為主線,將兄弟們性格卡通化以製造笑料,某方面與 "一帆風順" 有點類似。我想可以這樣說,"一帆風順" 開拓了粵語片/港產片麻煩家族式喜劇的先河.
一帆風順劇照 1
一帆風順劇照 2
一帆風順劇照 3
一帆風順劇照 4
一帆風順劇照 5
一帆風順劇照 6
一帆風順劇照 7
(2) 受薪姑爺
"受薪姑爺" 於1965年上映, 由信誼影業公司出品, 盧雨岐導演, 演員包括張英才、南紅、馬昭慈、麥基、高魯泉、駱恭、俞明等.
"受薪姑爺" 的劇情有點和現代中國那些在春節期間花錢僱請一些異性一同回家,對父母謊稱是男女朋友的境況相近. 故事大概是說張英才飾演的窮作家答應冒認千金小姐南紅的丈夫, 並入贅女家 (期間收取月薪, 故片名名為受薪姑爺),目的是承歡南紅老父駱恭膝下,慰藉老人家希望女兒 "成家立室" 的心願. 然而這對假夫妻破綻百出, 南紅的表哥麥基和暗戀麥基的馬姐李香琴 (琴姐全程講順德話,讓人看得很過癮)老早戳破二人是假鳳虛凰,並千方百計地揭穿其假結婚的事實, 以便強娶家南紅, 從而取得駱恭豐厚的家產. 最後的結果相信大家都可以猜到,張英才的假姑爺的身份雖然被揭穿,但仍然順利娶得美人歸。
電影是六十年代開始流行的都市喜劇,那時候普羅市民生活開始較為富裕,逐漸厭倦了白燕張活遊式的苦情片. 看電影嘛,當然是想開開心心的享受躲在戲院內那一個多鐘頭的辰光,誰還願意看吳楚帆紫羅蓮在銀幕上喊苦喊忽?此所以六十年代開始流行輕喜劇,什麼 "街市皇后"、"工廠少爺"、"標準丈夫" 等亦應運而生,此中光藝拍了不少時裝劇,也捧紅了謝賢,嘉玲等新人,但這是題外話了。還是說回 "受薪姑爺",本片的笑料主要來自張英才的尷尬處境,他既受聘為南紅的姑爺,其生活便受到極大的制肘,亦因此而造成趣事一籮籮。張英才入贅南紅家, 當然要和南紅同房, 但卻不能同床, 於是南紅晚晚高床軟枕,張英才卻要睡露台,睡浴缸,睡床口,就是不能睡床. 電影最好笑的一段是張英才身穿那套睡衣在睡浴缸時被意外淋濕,不得不換上南紅的女裝睡裙, 更讓張英才難堪的是,駱恭在麥基的慫恿下深夜查房,他身穿女裝睡裙被"外父"撞見, 真箇尷尬得想找個地洞躲進去.
張英才其實不是個演喜劇的人才,但勝在外型夠憨厚,演一些為勢所迫,被弄得哭笑不得的角色,效果竟出乎意料的好。此所以六十年代他夥拍林鳳,麥基的鐵三角的時裝喜劇,曾經取得不俗的票房和口碑.
細味"受薪姑爺",覺得此中還有一層更深的意義 ; 六十年男權仍然十分高漲,社會上充斥着男尊女卑的情況,女人仍是被壓抑的一群,因此 "受薪姑爺" 片中張英才被南紅欺負 (雖然只是受環境所迫),都讓在現實中受到壓迫女觀眾們看得很開心,情況便好像十幾年前韓國大熱片 "我的野蠻女友一樣",但開心歸開心,只要銀幕上打出再會兩字,一切便得回歸現實. 男女正式平權,要差不多到八十年代才能實現,電影說到底都只不過是夢工場,讓人在短短的個多鐘頭內忘記現實,沉醉在幻想當中而已。
受薪姑爺劇照 1
受薪姑爺劇照 2
受薪姑爺劇照 3
受薪姑爺劇照 4
受薪姑爺劇照 5
(3) 代代扭紋柴
"代代扭紋柴" 於1960年上映, 由桃源電影企業公司出品, 龍圖導演, 演員包括任劍輝,羅艷卿,梁醒波,馬笑英,鄭君綿,譚蘭卿等.
"代代扭紋柴"主要劇情是:高記水泥店住了高家三代人,第一代肥球(梁醒波飾演,口頭禪是“講道理”) 和肥球妻李氏(馬笑英飾演),第二代兒子瘦石(鄭君綿飾演, 口頭禪是“講良心” )和瘦石妻鄧氏(譚蘭卿飾演),第三代孫兒劍光(任劍輝飾演, 口頭禪是“講事實”)則尚未娶妻. 肥球妻本已不是省油的燈,卻不敵兒子瘦石的雌老虎老婆的聲大夾惡,搞到日日家嘈屋閉, 雞犬不寧。劍光是家中唯一念過書的, 為人純品戇直,但卻無法調停祖父母和父母的爭執。肥球與李氏商量,決定為劍光娶個惡妻,以一招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來整治鄧氏,給自己出口惡氣, 怎知劍光喜歡教書先生女兒梁如珠(羅艷卿),鄧氏見如珠溫和柔順,就答應劍光將如珠娶過門. 如珠入門後千依百順,凡事啞忍, 肥球看不過眼, 遂傳授劍光一套「惡家嫂育成指引」,叮囑好好訓練如珠, 但如珠溫馴如故. 怎知一次鄧氏無理取鬧辱罵如珠父,如珠終忍無可忍,與鄧大吵一場,自此兩人各不相讓,劍光無奈與如珠遷出。一日肥球夫婦與廋石夫婦爭執時打翻油燈,釀成火災,劍光夫婦趕返救出眾人。一家人痛改前非,從此和洽共處,合力重建高記水泥店。
電影好看之處當然是幾位當時得令的紅伶紅星純熟和生鬼的演出,一如大部份的粵語片,片中最搶鏡的不是兩位主角,而是演惡家姑的譚蘭卿和馬笑英,看兩人不停鬥嘴,互相搶白,真的很能讓人會心微笑。婆媳關係是人類恆古以來的死結, 根本無法解決,男人夾在中間註定要成為炮灰,此所以梁醒波和鄭君綿兩人時而加入戰團,時而無奈嗟嘆,其演出都甚為搶戲; 相對之下任劍輝和羅艷卿便較為平淡. 羅艷卿不是鄧碧雲,演出不及鄧碧雲生鬼,所以稍嫌與譚蘭卿對罵時不夠放,也不夠潑辣,但整體而言各人都很稱職,電影也算拍得賞心悅目,無甚冷場。譚蘭卿當然最為抵死兼盞鬼,不愧是女丑第一人.
代代扭紋柴劇照 1
代代扭紋柴劇照 2
代代扭紋柴劇照 3
代代扭紋柴劇照 4
代代扭紋柴劇照 5
代代扭紋柴劇照 6
代代扭紋柴劇照 7
代代扭紋柴劇照 8
代代扭紋柴劇照 9
(4) 金銀珠寶到門來 和 皇天不負好心人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我輩同儕推崇備至,一橋兩片的兩套古裝粵劇賀歲片,"金銀珠寶到門來" 和 "皇天不負好心人"。"金銀珠寶到門來" 由新藝影片有限公司出品, 馮志剛, 李壽祺導演, 並且由任劍輝, 鄧碧雲, 梁醒波,鄭碧影,任冰兒,蕭仲坤, 白文彪,張作舟等主演, 而"皇天不負好心人"則由利達影片公司出品, 吳回導演, 紫羅蓮、梁醒波、陳寶珠、半日安等主演.
"金銀珠寶到門來" 於1957年上映,而 "皇天不負有心人" 則於1960年在上映,"金銀珠寶到門來" 上映在先,故此有合理理由相信 " 皇天不負有心人"是抄襲 " 金銀珠寶到門來"(最明顯的證據是兩片的主角名字都叫做蘇義, "皇天不負有心人"的編劇連劇中人的名字都懶得改 )。
兩片的故事大綱都是說蘇義是教書先生, 年晩散館回家準備與妻過年, 豈料返到村口時撞見同村婦人黃金, 因丈夫一去經年毫無音訊, 黃金無力應付年關, 欲投河自盡. 蘇義及時勸止, 並訛稱其丈夫托他帶錢回家, 將自已身上所有金錢傾囊相贈. 蘇義回家後身無分文, 餓極之下只好與妻偷番薯充飢. 鄰居得知其事, 被蘇義的仗義行為感動, 於年初一送贈食物到義家, 而黃金夫施泮亦剛好衣錦還鄉, 餽贈金銀珠寶予義夫婦, 以報恩德.
電影雖然是拍於五,六年代,但卻洋溢着七,八十年代才被港人掛在口中的所謂獅子山精神,又或者是吳楚帆口中的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鄰舍互助精神. 蘇義見鄰居有難,不惜傾囊相助,也不考慮後果 (無錢回家過年,怎向嬌妻交代?)。 如此極端的仗義精神,現在看來似乎是天方夜譚,但五,六年代香港經濟貧乏,社會福利又不完善,街坊們不是互相幫助,又怎能渡過重重難關?今日港人已富裕起來,福利制度亦漸臻成熟,但縱目所見,制度始終只是制度,缺乏了人的溫度,身居高位者彷彿已忘卻了我們到底是怎樣走過來的。
兩片的故事大綱雖然雷同,但內容風格其實頗有不同,整體而言"金銀珠寶到門來"前段似乎比較苦情,任姐在開場時來一段南音,訴說東家刻薄,做老師束修微薄,還要因𤔡替東家寫揮春而延誤了放館時間,而" 皇天不負有心人" 的調子則比較輕快, 梁醒波回家途中, 還有閒情逸致和稻草人和吉仔(陳寶珠飾演) 搭訕. 電影中段兩公婆餓到頭暈眼花,蘇義老婆(紫羅蓮飾演) 看著梁醒波的樣子突然變了豬頭,餓極之下差點兒想一啖咬過去,其實都頗為惹笑.
"金銀珠寶到門來" 和 "皇天不負好心人"的結局頗堪商傕. "金銀珠寶到門來"一片中任姐、波叔欣然接受施寶(蕭仲坤)的「有錢三家一齊使」的建議。波叔更清楚表明:「卻之不恭。」結尾大合唱:「人有義,係最可貴......得了錢財就要使,任意使.....嘻嘻哈哈,身心兩安慰」令人完全接收到「好心有好報」的訊息,雖然極老土,也實在是典型的「中國年夜神話」,但令人感到很欣慰、溫馨。 相比之下,"皇天不負好心人"片中波叔飾演的教書先生,在冰釋誤會之後(施泮甚至懷疑自己妻子與蘇義有染),只是收回借出的十二兩,表示自食其力,無意分享施泮財富,以宣揚「施恩不望報」(陳寶珠飾演的吉仔也不接受施泮贈金)就顯得過份泛倫理和偽道德,也有點逆於人情。(以上論點出自某老友所言, 因觀點相近, 故摘錄於此, 敬希見諒 ), 至於各位是否贊同此看法, 歡迎回應.
金銀珠寶到門來劇照 1
金銀珠寶到門來劇照 2
金銀珠寶到門來劇照 3
金銀珠寶到門來劇照 4
金銀珠寶到門來劇照 5
金銀珠寶到門來劇照 6
金銀珠寶到門來劇照 7
金銀珠寶到門來劇照 8
金銀珠寶到門來劇照 9
金銀珠寶到門來劇照 10
皇天不負好心人劇照 1
皇天不負好心人劇照 2
皇天不負好心人劇照 3
皇天不負好心人劇照 4
皇天不負好心人劇照 5
皇天不負好心人劇照 6
皇天不負好心人劇照 7
在YouTube搜《一帆風順》,我細路仔時睇過粵語長片,李香琴破空的嗱嗱聲,我而家都覺得好笑。
回覆刪除六十年代我睇戲較少,七十年代係咪一樣無華人電影賀歲檔的特別安排,好似係又好似唔係。記憶中,我家新年會去附近邵氏院線的戲院睇晚場九點半,大堂人肩相擠,逼爆,到處掛上全院滿座的標示,這種情況,除了新年,真係無幾可的。
這類賀歲片,其中有套國語時裝片,片名我怎也記不起來,印象中有魏平澳,大人睇到笑呵呵,我就唔識笑,總之套戲好熱鬧。另有套較後的《大軍閥》,我家睇的是國語版,我查維基,電影1972年8月公映,但我印象中它似是賀歲片,所以我們一家八九人才會湊興去睇。咁係咪我記錯?真係唔肯定。另外粵語片有《七十二家房客》,但維基所記是1973年9月公映,還有《鬼馬雙星》之類,但維基所記的公映日期都不是一二月。或許全都是我記錯了?
問題來了。西環兄記「難得新春放假...全家一日趕兩場電影,其一是《鐵金剛勇破火箭嶺》,其二是邵氏的《邊城三俠》」,據香港影庫,《邊城三俠》於1966年11月公映,電影可能續映到1967年一二月,但《鐵金剛勇破火箭嶺》,查維基是1967年6月在英美公映,香港則後至在同年12月14日,而續映到1968年一二月是可以的,問題在,1967年一二月的《邊城三俠》,如何會跟1968年一二月的《鐵金剛勇破火箭嶺》重疊上映期?按小弟經驗,華語電影若是二三輪重映,都是安排在早場,不大可能是正場或公餘場的。
我可能會記錯,但西環兄一日睇兩場戲的經驗應該深刻;是西環兄和我的記憶有誤,抑或是香港影庫、維基的資料有誤?
香港影庫《邊城三俠》:
http://tinyurl.com/y689ae8a
賈真兄睇得咁仔細,小弟拜服,畢竟是超過50年前的舊事了,可能真的是小弟的記憶有誤,且待我與弟弟再確認一下。但你若問我,我的記憶仍然告訴我那天看的是這兩套戲,且代我再確認之後再在此澄清~~
回覆刪除舊中環郵政總局拆卸後成了今天的環球大廈,中環郵政總局被拆卸後成了一堆堆瓦土。好當年有一位商人梁潤昌買了守護郵政總局門口的四條花崗岩石柱,之後贈予摯友賀理士‧嘉道理爵士,現得以保留並仍然存放在大埔嘉道理農場內擎天徑,名為四柱擎天
回覆刪除有心人拯救歷史文物古蹟,可敬可佩。可惜民間力量始終微簿,政府對保存文物並不熱心,以致大部份甚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今天都灰飛煙滅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