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 中環德輔道中、銀行街 交界 . 圖右的小屋是 「更生會所」 的辦公室,它是一個基督教社會服務機構,專門幫助從中國來港的難民. 照片前方非常優雅的建築物是舊太子大廈
1954年中環花園道、下亞厘畢道交界
1960年代中環皇后大道中,花園道交界,左邊是希爾頓酒店
昔日涼茶鋪 6
昔日涼茶鋪 5
昔日涼茶鋪 4
昔日涼茶鋪 3
昔日涼茶鋪 2
昔日涼茶鋪 1
昔日洗地
舊式茶樓 2
舊式茶樓 1
大華國貨公司前革命囗號標語被人全部塗去
文革期間, 中環大華皇后大道中大華國貨公司門前貼滿革命囗號的大字報
中環干諾道中卜公碼頭旁的海濱公園. 當年中環上班族
很喜歡在這裡吹海風、有時又會買件三文治在噴水池那邊吃
1986年英女皇伊麗莎白二世第二度訪港期間, 在愛丁堡廣場的檢閱儀式
約1920年代中環高等法院和皇后像廣場
1948年中環皇后大道中巡遊
1960年代中環夜景
1950年代位於油麻地廟街的廣智戲院
1966年中環德輔道中
1950年代中環德輔道中、租庇利街交界
1960年代觀塘牛頭角道. 右方是花園大廈第一期,八十年代改建成現時的玉蓮台(仍是房協花園大廈一部份),左方的是觀塘官立小學,該校至今仍在
北角英皇道,由碼頭往東南方望向政府倉庫
1960年代制水的歲月, 一起走過的日子
1977年的海洋公園
1978年興建中的合和中心
超级颱風"愛倫"、1983年9月7日、颱風"愛倫"橫掃太平洋後、正面吹襲香港、為80年代中香港最強的颱風、根據記錄: 颱風"愛倫"吹襲香港期間共造成10人死亡、333人受傷、12人失蹤、300多艘小艇及漁船沉沒、50多艘大型輪船損毀或擱淺、市區多達200處地方水浸達1-2米、共影響人數約10萬人、財產損失為當時3億港元. 圖為"愛倫"吹襲香港期間、一艘6000噸貨輪被吹至長洲東堤灣
2000年正準備清拆的大圍歡樂城. 香港大圍歡樂城位於沙田大圍, 建於約1986年, 初時稱"青龍水上樂園", 之後改稱"大圍歡樂城", 在90年代中為香港三大主題公園之一. 園內設有各式各樣的大型機動遊戲, 也設有水上樂園和林林總總的食市. 大圍歡樂城為吸引市民, 採用免費入場、設施收費策略. 成功令園內多年來入場人數和整體營運上維持理想成績. 但該園位置因要興建港鐵馬鞍山綫, 大圍歡樂城終在2000年關閉清拆
1961年正在興建中的香港大會堂. 香港大會堂(高座)、位於香港島中環、於1962年3月2日落成、建築費用約2000萬港元、現時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有不少人錯誤認為該建築為香港第一座大會堂、其實是錯的、香港首座大會堂於1869年已落成、舊址為現匯豐總行大廈旁邊、不過在1933年被拆卸、在相隔差不多30年後的1960年才重建香港大會堂
1960至70年代, 因應香港兒童普遍出現營養問題、引起港英政府和兒童團體關注、政府於70年代初起、為每個屋邨的兒童派發牛奶和高營食品、約每星期兩次、每次均得一杯牛奶和數塊餅乾或一個麵包
1960年代填海前的中環海傍
1970年代從半島酒店向尖沙咀火車站拍攝、拍攝當天雨勢很大、造成路面積水很嚴重、照片予人以置身於英倫的感覺
1950年代的藍煙囪碼頭(Holt's Wharf)
1960年代的藍煙囪碼頭(Holt's Wharf). 藍煙囪貨倉碼頭,簡稱「藍煙囪」,又稱太古倉碼頭,是香港20世紀初期至中期的貨倉碼頭,由太古集團與藍煙囪輪船公司合創的太古船塢於1908年設立,位於九龍尖沙咀當時東南部海旁,訊號山以南一帶。藍煙囪貨倉碼頭位於尖沙咀火車站附近,成為當時香港鐵路貨運與海上貨運的交匯處。 隨著1960年代起其附近的九龍倉碼頭逐步改建,加上九廣鐵路總站當時計劃遷往紅磡,太古洋行便於1971年以1.31億港元將藍煙囪貨倉碼頭售予新世界發展,重建成新世界中心及麗晶酒店(今香港洲際酒店),1982年落成。東急 80年代駐新世界中心,刺激人流急升,與大丸及八佰伴等帶動本港百貨業進入黃時代。79年選址新世界中心開業的海城大酒樓夜總會,當年號稱全球最大的中式夜總會。 新世界中心東翼寫字樓已獲屋宇署批出圖則,地皮可建一幢 63層高的酒店連寫字樓項目,並設有 3層地庫,市場預料達 300億元
"有人冇著褲", 小孩子今天都有70歲以上了
1920年代的街邊坑渠是磚砌的
疑似是今天的金鐘道,留意舊款的英式消防栓
60年代非常流行的電視片集 Family Affairs(合家歡)中的標叔叔,絲絲,豬仔,小寶同管家法蘭,可惜此情不再,一些演員的下場甚至頗為悲惨。還有人記得小寶的玩偶的名字?
灣仔東城戲院
鳥瞰亞洲人壽大廈
戰前中環德輔道中, 你吃過安樂園蓮花杯嗎?
中央街市
典型的40年代街頭一景
油麻地街市街街邊熟食小販
石板街風情
疑似是石板街 (砵甸乍街) 與威靈頓街交界
中環皇后大道中的皇后戲院
![](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blogger_img_proxy/AEn0k_vHXPrgf4deM53AIGlANniVG5bNfYZ6t6U7Yw5jPGjsf3g7PFATcU3BimR9GQSLePUkIVxM8_kUwzpIS8zvA99oYYNSpY5R5Uh9iZlPSKRT-uA78JQV5rhvYZdzTx2_54WeC1Pe_SsRkaBTDKxx4JShsl3Ot9s=s0-d)
皇后大道中與永吉街交界
1940年代中環畢打街 (即華人行), 中間還有安全島,附近有對換店和酒吧,是當時的黃金地段,後面一排人力車的位置是雲咸街(即現娛樂行)
1940年代中環干諾道中
1940年代中環, 我懷疑這是畢打街
1940年代威靈頓街
1941年聖佐治行
一張非常漂亮的動植物公園的舊照。沒有摩天大樓的覆蓋, 景色看上去如此空曠
1970年代位於中環干諾道中卜公碼頭旁的海濱公園
中環德輔道中,租庇利街交界. 左邊是舊中環消防局,右邊是舊中央街市
灣仔莊士頓道
軒尼詩道近柯布連道
1960年代旺角與尖沙咀中間部分的彌敦道
1946年的香港中央郵政總局. 中央郵政總局位於中環畢打街、建於1911年、是香港第三代郵政總局、1970年代因中區重建及興建港鐵等因素而拆卸
1950年代初由尖沙咀火車站望向碼頭一帶. 從圖片可得見今日海運碼頭和星光行的昔日面貌. 中間的車軌是由尖沙咀火車站至九龍倉碼頭、供小型卡車行走運貨物往貨倉. 1950年代已停用、車軌隨之被清拆填平
1926年的半島酒店
1890年代皇后大道中的雲來茶樓
杜老誌道海邊碼頭西望中、上環一帶, 沿海旁馬路交通疏落,新填海區域,灣仔警署一 帶甚為寧靜
五十年代末,軒尼詩道,馬師道至堅拿道西地段,右邊『錦香園』和『陶陶居洋酒士多』皆是有名的店鋪
尖沙咀香港節期間,街道燈柱掛滿彩旗裝飾
1950年代的修頓球場 2
1950年代的修頓球場 1
1960年代的修頓球場賀歲粵劇戲棚
大牌檔林立的橫街
1970年代彌敦道地鐵的建設工程正在進行中 2
1970年代彌敦道地鐵的建設工程正在進行中 1
德輔道中,左邊是告羅士打道行
1960年代沙田火炭何東樓